
機場是人流集散之地,其龐大的人流意味著無限的商機,人流是機場商業經營的價值源泉。同時高昂的固定成本和管制的航空業務收費價格使得機場管理當局有動力開展商業經營,以提高機場盈利水平,提升成長空間,改變資產屬性由“超重資產”為“較重資產”,從而減少周期屬性,增強消費屬性。目前國內機場商業經營發展的時間尚短,但發展速度很快,發展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尚有差距,提升空間較大。在股票市場上,機場的估值水平卻遠遠低于商貿零售企業,估值水平提升將為機場板塊,尤其是商業經營潛力巨大的樞紐機場,帶來長期的股價上行動力。 機場商業潛力巨大 航空離不開飛機,飛機起降則離不開機場,因此機場的核心業務為航空性業務,即為飛機起降和過港旅客和貨物提供保障服務。機場的核心業務決定了其是一個人流集散之地,其人流量往往以千萬計,如美國亞特蘭大機場2010 年旅客吞吐量就達到8930萬人次。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費,有消費就能帶來收入和利潤。人流是機場商業經營的價值源泉,基于這一認識,機場商業經營日益得到重視并蓬勃發展起來?傮w來說,機場大力發展商業經營有諸多好處。 一是可以提高盈利水平。機場商業經營往往是利用航站樓等現有設施和空間展開經營,有利于充分利用這些“沉沒成本”,增收增利的邊際效應明顯,收益水平明顯高于航空業務。 二是提升成長空間。大力發展商業經營,有利于機場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即使在某些成熟機場航空業務增速趨緩的情況下仍能尋求業績的增長。以法蘭克福機場為例,其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長0.4%、航空業務收入年均增長0.2%、商業經營收入年均增長5.3%。 三是改變資產特性,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機場開展商業經營所需資產相對較少,使得機場業務由“超重資產”向“較重資產”轉變,減少周期屬性、增強消費屬性,在宏觀經濟不佳時,可以增強機場抵御風險的能力。 現有機場的商業特許經營收費模式一般按照“保底+提成”的方式。單店收入或者機場旅客流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前,“保底”使得租金水平保持固定;當收入或者旅客流量超過一定程度之后,采取“保底+收入提成”模式。故隨著機場旅客吞吐量的增加,機場商業經營收入的斜率會逐漸變陡,彈性明顯高于航空業務收入彈性。 在機場商業經營中,零售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往往占到機場商業收入的一半以上。零售業的經營本質是“在合適時間、合適地點,將合適數量的合適商品,用合適方式以合適價格賣給合適的消費者”。 機場商業向大眾化轉型 機場商業經營的基本收費模式是以銷售額或人流量為基礎的“保底+提成”模式,這就決定了機場商業經營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點在于“銷售額最大化”,而不是“銷售毛利率最大化”,從而使得機場的租金收入或特許經營收入最大化。 過去,機場商業經營不太成熟,在不大的商業面積上往往引入少量精品店,銷售奢侈商品。但由于奢侈品的消費群體畢竟有限,故這些精品店毛利率很高,但總銷售額并不高。隨著航空大眾化趨勢愈加明顯和機場商業經營收費模式的驅動,機場商業業態逐漸從精品化向大眾化轉型,實現兩種業態形式的合理分配,形成整體經營資源豐富、商業店鋪業態完善、商業氣息濃厚、品牌知名度高的特點,以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 國外先進機場已經實現了這種轉型,國內機場在餐飲方面已經實現了向大眾化的轉型,但在零售購物方面尚需改善。例如國內機場在餐飲方面已經引入了麥當勞、肯德基、東方既白、真功夫等中西式快餐,價格與市區基本持平,在機場就餐旅客逐漸增多。在零售購物方面,國外機場引入了不少價位中等的服飾品牌以滿足大眾化需求,如Levis、H&M等品牌,但在國內機場,此類大眾化品牌卻難覓蹤影。 此外,從國外機場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只要機場接駁方便、商業發達,機場將被賦予Shoppingmall的功能,比如韓國首爾仁川機場和香港赤臘角機場,成為了市區居民購物休閑的目的地之一。如果機場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潛在的消費者不單單是旅客,還有居民,這也是機場商業向大眾化轉變的重要驅動力。 國內機場商業成長空間巨大 國內機場商業經營發展的時間尚短,但發展速度很快,高于航空業務增速。其發展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尚有差距。我們認為其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其提升空間巨大。 從機場整個非航業務發展情況來看,國內各主要機場的飛航收入占總收入比例40%左右,而國際先進機場/機場集團非航收入占50~70%左右。在商業經營方面,國內上市機場商業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在20%左右,國際先進水平在35%左右,兩者尚有明顯差距。 國內外機場商業經營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航站樓的商業面積總量偏少、比例偏低。目前國內各機場航站樓商業面積占比普遍在4%左右,低于國際上5%以上的水平。未來,通過航站樓流程和平面布局的優化,以及新建航站樓對商業經營的重視,商業面積所占比例有望繼續提升。 二是業態較單一、品類不豐富。國內機場的商業形態主要集中在普通餐飲、精品購物方面,在娛樂和大眾化購物方面尚有很大欠缺。業態的單一、品類的單調是單人次商業收入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是單人次和單位面積商業收入偏低。在國內各機場中,浦東機場的商業經營最為優秀,2010年其商業收入達到26.27元/人次,單位商業面積收入達到3.8萬元/平方米/年,在國內上市機場中處于領先水平。但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起來,還有一定差距,例如以商業經營頗為成功的香港機場為例,其商業經營收入達到62.36元/人次,單位面積商業收入為7.4萬元/平方米/年。 總而言之,機場商業不僅為機場從業者提供了大量的商機;同時,其商業經營的好壞也會折射出機場的管理水平,因而要避免由于過分追求機場商業而影響機場航空性業務的情況發生。一切以航空旅客服務需求為導向,合理地配置和開發商業資源,發揮機場商業價值,從而更大限度地提升機場航空性業務,而這是機場發展商業永恒不變的主題。
廈門智沐咨詢,您身邊的管理顧問! 了解最新人力資源信息,機場商業規劃動態 關注官方微信號:zm2369426118 |